焖子,是河南省禹州市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因为它的美味,一直以来素有“人造鱼翅”的美称,可见人们对这道美食的喜爱了。关于焖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事情是这样的。
相传,三国时期,关羽在许昌挂印封金,灞陵桥挑袍辞别曹操后,大半夜走到禹州是胡家庄,庄主盛情招待关羽,特意端上了几道菜后,庄主感觉还不够,就让家里的厨师再上一道菜。可是此时时至夜半,家里已经没有其他可用的食材了。这时候,厨师灵机一动,他用打碎的粉条和上一些芡粉,在锅里蒸出了一道菜。端上来,关羽吃后连连叫好吃好吃,还问这菜叫什么名字,庄主以为是关羽要问这名厨师的名字,就顺口说叫“他叫闷子”(厨师为人忠厚老实,人送外号“闷子”)。这道菜也因此而得名。由于制作焖子要经过大火蒸等一些工艺,人们就将“闷子”改成了焖子,一直沿用至今天。
禹州人制作焖子,用料和工序是很讲究的。是把禹州当地特产的禹州粉条和红薯粉芡,加上蛋清、水、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和均匀,堆成圆行或者方形,然后放入蒸笼,大火焖蒸而成。禹州比较有名的焖子有“盛田焖子”、“好嫂子焖子”、“老禹县焖子”等品牌。在河南许多餐厅酒楼都流行用焖子烹制的菜肴,当然有些店对焖子的制法也做了一些改进。
焖子的吃法很多,比如青椒炒焖子、焖子骨肉汤,焖子也是火锅里一道不可缺少的菜品。那么如何识别禹州焖子呢?墨绿色,一面有明显的粉条纹线,表面色泽基本一致,无白斑。口感劲道,入口滑嫩,后味香。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禹州焖子可烧,可炖,可煮,可煎,可炸,还可凉拌。 最适合与肉食搭配,又以回锅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