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创建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此时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已到尾声,满清战败已成定局,北洋海军即将全军覆没,满清最有可能实现富强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的也即将彻底破产,满清由此进入历史垃圾时间。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对满清政府彻底失望,有感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的落后的根本原因,惟有共和之制才能救中国。遂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现代革命团体“兴中会”应运而生。而之后中国国民党的党旗青天白日旗也是在此时由陆皓东设计完成。
兴中会成立以后,在1895年10月26日发动了乙未广州起义,以失败告终。
1899年10月,兴中会、洪门、哥老会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
1905年8月,兴中会与黄兴和宋教仁建立的华兴会、陶成章和蔡元培建立的光复会以及其他各爱国组织合并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地位形同副总理。同盟会正式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此时距清末帝溥仪下台,满清灭亡也只剩下了不到12年的时间。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组织了多次起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钦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钦廉州起义、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伟大的辛亥革命由此开启,满清灭亡进入倒计时。
武昌起义的次日,革命党人成立武昌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武昌军政府也是第一个以“中华民国”为国号的政权。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政府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向国会辞去大总统一职。2月15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主导下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五团体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
1913初,中华民国首次举行国会选举,国民党获得参众两院最多席次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顺理成章成为总理。宋教仁在国会大选获胜后的演说中主张实行内阁制,以削减总统的权力。3月20,宋教仁在北上组阁之际遇刺身亡,宋教仁的遇害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国民党认为袁世凯违宪,遂在孙中山的组织下发动二次革命。11月,袁世凯和国民党彻底决裂,袁世凯驱逐所有国民党籍议员,并解散国民党,国民党成为北洋时期的非法组织。
为了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孙中山在1913年底开始筹建中华革命党。党员多为原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的部分人士。
1913年年10月10日,袁世凯正式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正式开始。
1916年,袁世凯倒行逆施,欲筹备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洪宪元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中华帝国夭折。北洋军遂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等三大割据势力。
1917年9月1日,中华革命党总理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对抗北洋政府。史称第一次护法。第一次护法因桂系夺权而失败。
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这个国民党正是之后蒋委员长那个党国体制的国民党。
之后,孙中山又组织了第二次护法,第二次护法又因陈炯明兵变而失败。
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孙中山任大元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以后。汪精卫于7月1日将原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并开始计划北伐。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开始成为中国历史舞台的主角。
随着北伐的胜利,蒋通过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逐渐掌握了最高权力。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之后就是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最后败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