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缠着父母,买过一些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玩具。直到到长大了才意识到当年买的那玩具,根本没啥技术含量,成本也低的可怕。
很多的美国人也有那么个玩具,叫“Sea Monkey”,“海猴子”。
宣传上海猴子能做到种种神奇的事,包括但不限于:被催眠、服从命令、会跳舞、打棒球在赛道上比赛。
实际呢,可想而知。
所谓的“海猴子”
拆开玩具实际就是个塑料水箱,加三个小袋。
1是“净水粉”、2是“海猴子的蛋”、3是“快速生长饲料”。听起来还挺严谨的。
拆掉包装只是个简陋的水箱
那么所谓的“海猴子”实际上到底是啥呢?其实就是一种浮游生物,叫做卤虫(学名Artemia),本体特别小。放大一看,跟猴子毫无关系,反倒有点像虾。
卤虫
怀揣希望的孩子们买下玩具后,只需依次将三小袋粉末倒入
依次倒入粉末
再等个三四天,就能看到水里孵出卤虫了(卤虫的生长周期很快)
只不过在不明真相的孩子眼里,这就是“海猴子”,只不过长得太小了,所以才不像猴儿。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生长,卤虫慢慢长大,会越来越像虾。
小卤虫
因为环境不佳,再加上浮游生物寿命基本都很短暂,这些小卤虫基本没有几只真能活到寿终正寝。
而且以上图片均来自于洋抖的一位博主,她是成年之后想要回忆童年,才去饲养“海猴子”的,她这一窝“海猴子”在仅仅123天后便全军覆没,一只都没剩下。
说“海猴子”是骗局吧,它倒也给了孩童一些乐趣,但是又太货不对版了。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骗局”。
发明“海猴子”的人叫Harold Von Braunhut,生于1926年,美国人。1957年,他首次推出了“海猴子”产品,还把这东西申请成了专利。
起初,卤虫还不叫“海猴子”,而是作为“速生生物”售卖,价格仅仅0.49美元。可以想见利润必定不高,但架不住Von Braunhut是个营销天才。
1962年,他正式学会了市场营销的“讲故事”大法,将卤虫改名“海猴子”,售价也随之提高。
70年代,他更是和漫画家Joe Orlando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海猴子”为主角的少年漫画。
说起来,这位Joe Orlando在美国漫画界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担任过DC漫画的副总裁。
1969年,DC出过一个反英雄叫Bat Lash,听名字就知道是蹭蝙蝠侠热度的,不过不是特别成功。他的人物设定就是Orlando想出来的。
总之,通过Orlando从DC漫画带出来的绘画及设定功底,“海猴子”一跃成为了备受欢迎的虚构角色。
Von Braunhut也适时将产品更新换代,把说明书上的海猴子形象改成漫画里的形象,“海猴子”一下拟人了。
说明书上的“海猴子”形象
Von Braunhut声称海猴子能做到种种神奇的事,也是这么来的。
但是被催眠、服从命令、会跳舞、打棒球,显然,浮游生物不可能完成以上任何一种活动。但是孩子们就……
当年的海猴子广告
就这样,通过漫画的狂轰滥炸,“海猴子”的故事大行其道,无数父母拗不过好奇的孩子,将那塑料小水箱买到家中,当然,最后卤虫很快死光,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好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1992年,美国甚至出了一部以海猴子为主角的真人版电视剧,叫《神奇海猴(The Amazing Live Sea Monkeys)》,讲的是一个教授意外将三只海猴子放大到人类体型的故事,现在IMDb还能找到这部剧呢......
真人秀海猴子
到1998年,有几只幸运的“海猴子”甚至还上了太空。
为了研究宇宙辐射对生物的影响,当年10月29日,宇航员John Glenn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将数只海猴带入太空,并在9天后返航,海猴们似乎并未收到影响,于8周后顺利孵化。
事实上,“海猴子”时至今日依旧是颇受欢迎的儿童玩具,亚马逊上还有卖的,而且售价、销量都不低。不同款式卖15~20刀不等,销量居然能有一两千/月。
能把毫无用处的卤虫卖成足足50年的畅销产品,Von Braunhut也真是营销天才了。
想起小时候玩的水宝宝了
彩色水凝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