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过得真快,下个月的8月7日就进入立秋了。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虽然有“秋老虎”,天气还很热,但风中已经有凉意了,真正的凉爽已经不远了。
到了立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今年的冬天冷不冷呢?是冷冬还是暖冬呢?老话说“冷不冷,就看太阳入玄枵。”玄枵是十二星次之一,源于我国古代先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古代历法学家和天文学家为了为了说明星辰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的规律,将黄赤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个等分,每个等分称为一个星次,叫作“十二星次”。
按身边老辈人的讲解,玄枵配十二辰为子时,配二十八宿为女、虚、危三宿。我也翻看了一些书籍,按《尔雅》中的记载,玄枵古以虚宿为标志星。按《汉书·律历志》中的记载,玄枵日至其初为小寒,至其中为大寒。
简单的点说,古人说的“冷不冷,就看太阳入玄枵”的意思是说,冬天冷不冷就看小寒大寒这段时间的天气了。
不过,对于民间来说,判断什么时候冷,主要是看“数九”,“九”数完了,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就。2025年“数九表”来了,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民间有“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但这种方法需要用到干支纪日,算起来比较麻烦。并且,现在人们对干支历已经不怎么用了,很多人即便看到也不认识。因此,人们就采用冬至日开始算起的“通用版本”。例如,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是说,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个阶段,称为“冬九九”,并有“数九歌”,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此时已是春暖花开时节。
这是因为,九是阳数,并且还是最大的阳数。古人讲究阴阳平衡、物极必反,把奇数称为阳,偶数称为阴,所以,按古人的说法,数九就意味着阳气的生发,数着数着天气就暖和了,挨过了寒冬。
上面已经说了,“数九”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算起的,也就是“一九”的第1天,然后每每过9天,就进入下一个“九”,这样挨着往下数,一直数到“九九”81天就算数完了。
一九: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二九: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7日;
三九:2025年1月8日﹣2025年1月16日;
四九:2025年1月17日﹣2025年1月25日;
五九:2025年1月26日﹣2025年2月3日;
六九:2025年2月4日﹣2025年2月12日;
七九:2025年2月13日﹣2025年2月21日;
八九:2025年2月22日﹣2025年3月2日;
九九:2025年3月3日﹣2025年3月11日。
总之,今年的“数九”是从2024年12月21日冬至当天开始的,这天被称为是“入九”或“一九”,一直数到2025年3月11日,就到了了“数九”的最后一天,3月12日就正式“出九”了!
按《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的规律,最冷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冰上走的那段时间,也就是“三九四九”。
2025年的“三九四九”是从1月8日-1月25日,是今年“数九寒天”中最冷的时候。
2025年春节是从2025年1月29日开始的,我们对照一下上面“数九”时间表,处于“五九”阶段,最冷的“三九四九”已经过去了!
老话说“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天寒地坼冻死鬼。”意思是说,冬至在农历月的上旬到来,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当年的冬天不会太冷,可能会是个暖冬,冬至过后天气很快就会回暖。因此,会早早的把厚棉被卖掉,购买更多的牛来养,用于来年下地干活,扩大生产。
相反,如果冬至在农历月下旬到来,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当年是冷冬无疑,天气十分寒冷,即便已经立春了,很可能还要冷上一段时间。
像农谚,“冬至月尾,大冷正二月”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说明当年是个冷冬。
今年的冬至交节在公历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是在农历月下旬,是民间说法“冬至尾”,意味着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
下个月8月7日就进入立秋了,我们通过立秋这天也可以判断冬天冷不冷。例如,像农谚“立秋北风冬雪多”、“立秋不落,寒露不冷”、“立秋无雨百日无霜”、“立秋凉飕飕,立冬换棉衣”、“立秋响雷,百日无霜”、“立秋旱,立冬冰”等,都是古人总结的通过立秋这天判断冬天寒冷程度的农谚。
当然,农谚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并且还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全国这么多地区,不能一概而论!简单作为参考即可,不能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