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索尼(1601-1667年):满洲正黄旗人,祖上为海西女真哈达部,属于满洲名门赫舍里氏。
入关前,因其兼通满、汉、蒙古语言、文字,负责对蒙古诸部的联系工作。深受皇太极信任,皇太极死后,携两黄旗势力武力对抗多尔衮,拥戴6岁的顺治称帝。
顺治驾崩后,索尼担任“辅政大臣”之首,协助8岁的康熙处理政务,在当时朝堂之上成为唯一可以“压服”鳌拜的人。
《清史稿》评价其:“索尼忠於事主,始终一节”。寿终。
索尼
2、苏克萨哈(?—1667年):满洲正白旗人,祖上为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纳喇氏,额驸苏纳之子。
原为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坠马而亡后,因讦告多尔衮有功而被顺治重用。
在四辅臣的讧斗中,苏克萨哈势孤力单且与鳌拜不合,最终被大臣鳌拜扣上罪名凌迟处死。
苏克萨哈
3、遏必隆(?~1674年):满洲镶黄旗人,满洲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努尔哈赤的外孙。
出身名门,家族背景显赫。早年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在武昌之役中斩杀了李自成之侄李锦,算是为清初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四辅臣的讧斗中,鳌拜独断专权,此时的遏必隆选择了明哲保身。康熙铲除鳌拜后,仅被罢免没有被治罪。寿终。
遏必隆
4、鳌拜(?-1669年):满洲镶黄旗人,祖上为女真族加古部落,八门提督卫齐的三儿子。
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武将,被赐号“巴图鲁”(勇士)。入关后,跟随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在西充之战中杀张献忠。
皇太极死后,手握重兵对抗多尔衮,拥立6岁的顺治称帝。多尔衮摄政期间,遭到残酷打击。顺治亲政后,视为其心腹重臣得以重用。
顺治死后,虽居四辅臣之末位,但掌握实权,以擅权自重,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康熙八年,被康熙慑服擒拿,列30条罪状,最后死在禁所。
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