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
市场需求萎缩、行业竞争加剧——双重因素致使乔治白在2024年净利润遭遇腰斩,跌回2017年水准。
作为我国“职业装第一股”,该公司一直专注工装定制,大客户涉及金融、电信系统等。后选择布局校服生意,尝试扩大自身业务边界,不过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单独披露校服业务数据。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国职业装产业呈现较强的地域性,缺乏全国性龙头企业。该赛道并未实现完全市场化,订单获取依赖资源驱动,存在很大灰色地带。同时,ToB的服装定制品牌要想向C端转型,需要重新搭建渠道、产品、团队等,整体难度较大。
业绩下滑背后
“2680元就能定制一套西装,一人一版。免费上门量体。”郑州白领人士崔永强近日在朋友圈频频收到类似的广告推广。受到业绩影响,他们部门已经两年没有统一量体裁衣了。看到上述较低的定制价格,崔永强多少有些心动。
这其实是当下职业装定制的一个缩影。
在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职业装第一股”乔治白把业绩下滑的原因解释为,2024 年度受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全年收入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根据财报,2024年乔治白实现营收12.62亿元,同比下降15.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33.20万元,同比下降56.51%。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自2018年净利润突破亿元大关之后,便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去年净利润已经跌至2017年水准(7529万元),创下近7年新低。
公开信息显示,乔治白以B2B定制模式为主,客户主要为大型企事业单位,包括金融、电力、电信、邮政、烟草等行业。早在2012年便登陆资本市场,被称为“职业装第一股”。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乔治白,该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收入下滑所致。而团体客户订单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客户会在服装预算方面抠得更紧一些,导致需求端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为7775万元,较2023年下滑近26%。
优他国际品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大筠也提到,职业装赛道的市场增长受宏观环境影响非常明显,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支出收缩时,往往会压缩在各种福利上的投入,工装就是重要一项。
“我国职业装市场的大客户,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消防行业的订单,都被际华集团拿走了。虽然其他拥有定制业务的企业很多,但职业装定制企业分到的蛋糕都不太大。”杨大筠说。
记者注意到,其他服装企业在职业装业务的业绩表现不一而同。
南山智尚财报显示,公司旗下子公司山东缔尔玛服饰有限公司主营职业装的生产和销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较2023年的4.87亿元略有下滑。但净利润为451.59万元,较上一年有小幅上扬。
海澜之家的职业装业务归属于“团购定制系列”,其营收在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滑13.55%,毛利率同比下滑近1%。
服装行业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认为,工装定制业务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很多订单都是依靠资源驱动,这就导致很多职业装定制企业呈现地域性和区域性,市场上尚未出现一个全国性企业。“报喜鸟、七匹狼、雅戈尔等,以及温州、上海等区域的男装企业都有类似的业务布局。该赛道很难形成品牌化,产品的品牌溢价不高。”
布局校服业务
“公司会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积极开拓保持业绩增长,在其他领域进行布局可能就是校服。”在谈及公司未来业务布局,乔治白董秘办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乔治白就成立校服相关公司,进军校服产业。在此之前,该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校服产品是学生的“刚需”,这块市场大有可为。目前公司将乔治白校服努力打造成“中国校服领导品牌”,未来会是公司的第二持续增长点。
财报显示,浙江乔治白校服有限公司在2024年实现营收1.19亿元,净利润为1047万元,均较2023年有一定增长。这一体量虽不算大,但已位于行业头部。
《中国校服产业挑战与机遇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校服行业除了有超过2000家专业从事校服生产销售的企业,还有接近3万家纺织服装企业,其中校服业务营收超1亿元的企业不足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伊顿纪德一家。
杨大筠告诉记者,早在10多年前,波司登就曾重金布局校服市场,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校服市场看起来很大,但是市场极为分散。并且校服定制的决策权在学校管理层,企业获客成本极高。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没有太多优势。”
这与校服行业的特殊性有一定关系。
程伟雄提到,校服行业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市场,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并且,校服产品的个性化偏弱,生产门槛较低,中小企业可以满足相应要求。
上述报告还提到,校服行业存在诸多没有正规资质、生产未经国家标准检测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作坊”。当前我国校服行业供给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行业监管亟待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校服需求正在迎来拐点。随着中国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2023年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需求规模增长或将迎来拐点。“预计后续行业也将进入需求‘收缩阶段’。”上述报告预判。
不过,乔治白希望能够继续深耕这一细分市场。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公司很看好校服业务,将从产品的款式、面料的舒适性来对校服进行改革,力争做第一个全国性校服品牌。
如何突破业绩天花板?
崔永强暂时没有从朋友圈里下单相关服装定制产品,他还在期待公司能够在今年重新恢复相关福利政策。但是,他身边很多朋友已经开始逐渐接受面向C端客户的大众化服装定制业务。
河南一家女裤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向C端的服装零售与职业装定制虽同属一个行业,但完全是两个生意。服装零售市场容量大,但竞争更加激烈,产能也存在一定盈余,很多服装上市公司的实际利润率偏低。而职业装定制企业的毛利高,业务相对稳定,但是自身营收规模的天花板有限。
程伟雄认为,乔治白可以尝试开发对个人服装的定制,业务既涵盖ToB,也向ToC涉猎。该公司作为生产型企业,在供应链上具有优势。不过,向C端布局,就需要在产品设计、全渠道营销、团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匹配。
杨大筠表示,服装企业朝时装抑或其他方向扩张,通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横向发展,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双增长;另一种是在细分领域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该类企业规模可能不大但是估值很高。这需要结合老板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定力。
“在温州的企业中,乔治白属于相对保守的,对于它们来说,做‘小而美’的企业可能更适合它。”杨大筠说。
乔治白相关人员称:“公司现有客户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针对C端的定制业务,公司暂时没有涉及,这与现有的生产体系、流水线等都有关联。后续还涉及专业的投流等,这不是我们擅长的,目前还不会去做。”
而在乔治白的股吧中,股民们为该公司纷纷支招:设计田间劳动的服装,方便农民劳作;直播间里搞些抽奖,让大家有参与感;战略进军宠物经济等。他们同样希望乔治白能够释放更多利好信息,进而刺激股价上行,共同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