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车停进划线的车位,是否收费不确定;在路侧违停,有时被处罚,有时仅收到违法提示;明明上有探头下有黄线,部分路段违停车辆却连成了串。市民反映,在朝阳区的望京、东湖地区停车,竟然有“开盲盒”的感觉。
2023年望京、东湖地区完成了交通改造工程,违停抓拍、电子收费等相关设备都安装齐全,规范路侧停车管理本来指日可待,但后期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由于车位缺口大,居民和上班族面临着切实的停车难题,导致各路段执法和停车收费情况参差不齐。市民建议,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停车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希望有关部门全盘统筹小区内外的停车资源,设计更为合理的停车管理机制。
讲述
停车收费和违停罚款就像“开盲盒”
近期不少市民反映,在望京、东湖地区遇到了停车收费不合理、违停处罚不合理等问题。记者了解得知,多数人投诉的“不合理”,指的并不是某次停车收费或违停处罚,而是对比所产生的“不合理”。
市民陈先生近日因为在望京西路主路违法停车,收到了违停的短信提示。他驱车到其他路段寻找车位时,却越找越生气。在望京西路,大量违停车连成了串,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主路最外侧车道。从望京西路转到望京北路,这样的景象仍不断出现在他眼前。把车开到利泽西二街后,陈先生掏出手机拨打了12345:“同样是上面有探头、地上有黄线的路段,这么多违停车辆,难道只盯我一个?”
还有部分市民被路侧车位的收费机制搞糊涂了。市民张先生到望京办事,经常将车停在望京东路及周边道路的临时车位里,次数多了,有一个问题开始困扰他:“有几次停车产生了费用,另外几次则没有。这里路侧停车收不收费到底是依据什么决定的?”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讨论望京、东湖地区停车问题的帖子很多,时常有车主根据自己的经历分享“免费”停车的路段或者时间段,但这些“经验之谈”也经常遭到其他网友的反驳,认为信息不准确。甚至有人将停车体验形容成了“开盲盒”:“被收费、被罚款相当于抽到了‘隐藏款’。”
发现
17个月产生240多万条非现场执法信息
从3月29日至4月9日,记者连续走访了望京、东湖地区的多条道路。随着调查深入,整个区域车位缺口大、居民和上班族停车难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正是这个难题导致路侧规范停车的相关措施难以充分落地,让市民觉得这里的停车管理像“开盲盒”。
3月29日下午3点多,记者沿着望京北路行至望京西路,主路最外侧车道上,违停车辆排起了长队,这些车大多盘踞在路口,几乎都在抓拍探头的“射程”之内。在广顺北大街和利泽西街,违停的车辆甚至堵住了公交车站,正在等车的老人不得不挤在车缝里,伸着脖子向公交车进站的方向张望。
在这些路段,对于违停抓拍探头、禁止停车的警示牌、道牙上明晃晃的黄线,车主几乎都视而不见。违停车辆堵住公交站台、小区出入口甚至消防通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车辆违停现象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一旦违停车辆连成串,这条“车串”就会越来越长。
记者辗转向各相关部门求证后得知,该地区的交通执法数据相当庞大,可为啥现场还能看到这么严重的违停现象?从2023年9月至2025年1月,望京、东湖地区的非现场执法设备基本都正常运转,从交通支队发送到交管部门执法平台的信息超过240万条,其中就包含大量违法停车提醒信息,应该不存在市民怀疑的选择性执法。
此外,交管部门对市民提出的停车诉求基本上件件有回应。每当有市民举报违停时,交管部门都会采取增派警力、加强巡逻管控、疏堵结合、集中治理等多项措施来处理。记者看到,交管部门的回复中也有“充分发挥非现场执法优势,强化监控抓拍”的提法。
“罚就罚吧,停车太难了。”3月27日记者探访期间,车主的叹息点出了这里的核心问题——车位缺口大。
调查
车位缺口较大 停车规范难落地
和上班族相比,望京、东湖地区的居民对停车难题有更深的感受。2023年,该地区完成了交通改造工程,电子停车收费、非现场执法等相关设备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在居民看来,“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做法并不科学。
居民回忆,2023年规范路侧停车的相关措施并不是全域同步实施的,以望京花园东区为例,该小区周边因为设备建成早,先一步实施了规范管理。在居民眼里,率先启用管理措施的区域就像是在进行“压力测试”,导致望京、东湖地区形成各处停车管理不一致的局面。
很多居民嫌路侧停车费贵,但记者查询发现,该地区的路侧停车收费是符合相关收费标准的。居民解释,2023年以前,该地区多条道路免费停车,导致一直以来大家对小区内的停车资源缺口不太重视,一些老旧小区也没有科学统筹车位的长远考量。于是当路侧停车突然开始规范收费时,很多居民才意识到,过去散停在外面的车辆根本“收”不进小区里。
交通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居民认为,在停车管理基础薄弱的地区实行规范管理,应该先将小区内外的停车资源进行全盘统筹,尤其需要优先解决小区里车位设置不科学、外部车辆长期挤占居民停车位等老问题。不少居民拿出“小账本”,他们说,在路侧临时车位停车,一天收费将近120元。“在望京花园东区住着很多高校的教职工,赶上寒暑假,可能连续数天都不动车,一个月停车费可真不少。”
在反对声中,路侧停车管理办法仅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居民说,很多道路的路侧临时车位又回到了不再收费的状态,但是找车位越来越不容易,“下班回来晚了,为了找一个划线车位,得在小区周边徘徊半小时到40分钟。”
求证
罚款、收费到底怎么判定
充分了解望京和东湖地区的停车难题后,重新审视市民提到的“开盲盒”,无论是违停的罚款还是合法停车的收费,很多问题就能找到答案了。
针对违法停车行为的执法,记者向交管部门求证得知,为缓解望京、东湖地区部分居民的停车难题,部分路段的路侧区域在晚8点至次日早上7点这段时间内,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居民在这些路段停车,仍可能被违停抓拍探头捕捉到,并收到违法停车的短信提示,但相关信息并不录入,仅做提醒。
而在划线车位停车是否收费,可能和车辆所停路段有关。虽然2023年交通改造工程后,大部分路段的路侧停车管理没办法彻底落地,但在这项工程之前,该地区已有9条道路使用移动视频管理的模式进行收费,包括望京北路、望京东路、广顺北大街等,这样的收费模式延续至今。对于在望京、东湖地区的常住居民来说,移动视频管理模式并不陌生,就是管理人员骑着一辆带有探头的电动自行车沿街“扫车”。
在居民看来,想改变“开盲盒”的停车体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第一步。
建议
兼顾居民承受力 全盘统筹停车资源
记者从相关部门证实,望京、东湖地区的确存在车位缺口大的难题。不仅居民小区有需求,商务区、办公区同样有停车需求。随着望京、东湖地区的商务区、办公区不断拓展,居民担心相关部门若不及时调整停车管理办法,未来能停车的地方会更少。“现在北小河滨水工程的建设还在继续,眼下有居民把车停在北小河周边的道路上,未来这些车可能就没法停在那里了。”一位居民说。
可喜的是,居民的诉求盼来了回应,各相关部门正在为解决望京、东湖地区的停车难题研究制定新的方案,比如充分利用辖区闲置地块,为居民开辟新的停车空间。
据介绍,各相关部门一直在着力解决停车问题,比如协调周边企业尝试共享停车,积极推进“五证合一”,让居民享受路侧停车优惠。不过这些举措的推进目前还比较艰难。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这两种办法的停车费仍高于小区内的停车费。居民建议,各相关部门应对小区内外可利用的停车资源进行通盘考量,并兼顾居民对停车费用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地设计停车管理方案。
相关新闻
方庄地区的探头为何又“瘫痪”了
“芳城路南侧这一排车都按违停处理吗?”3月29日一早,有执法人员在丰台区芳城路及周边地区检查违法停车的情况。当发现路侧违停车辆过多时,执法人员赶忙联系后方确认。眼前这一大串机动车停得肆无忌惮,反而让执法人员有点含糊。
发现违停车辆后,执法人员需要向车主发送违停提醒的短信,如车主拒不挪车则会产生罚单。在芳城路道路两侧,设置了不少违停抓拍探头,几乎“十步一哨”。看到现场执法人员手动录入信息的情景,记者好奇询问:一路上有这么多探头,为何还需要频繁的人工处理?执法人员回答了4个字“覆盖不全”。
这么多违停抓拍探头为何还会“覆盖不全”?记者现场调查发现,在整个方庄地区,违停抓拍探头分为两类。在路口或一些道路的关键点,有市级交管部门设置的违停抓拍探头,除此之外,更多的探头则是丰台区自建的。仍以芳城路为例,丰台区自建的违停抓拍探头占了多数,而目前这些自建探头已经“瘫痪”,于是看似探头密布却“覆盖不全”。
2020年末,本端曾报道丰台区部分道路违停抓拍探头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彼时,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支持,断电、断网、维护缺失是探头“瘫痪”的根本原因。报道刊发后,2021年,丰台区投入大量资金,更新优化设备设施,并聘请专业单位担负起运维工作,成功激活了一大批探头。
记者从丰台区城管委了解到,2023年,丰台区城管委申请这批违停抓拍探头的运营费用时,未能得到资金支持,此后部分区域的违停抓拍探头设备再次“瘫痪”。工作人员坦言,和2020年探头设备的首次“瘫痪”相比,如今更是进退两难。探头设备使用超过5年就符合报废的标准,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设备状况良好,至少用到8年是不成问题的。现在这批设备到了报废的“坎儿”上,接下来无论是拆旧还是更新,都需要再申请资金,“即使拆除也是要花钱呀。”
目前,北京市各区自建的违停抓拍探头并不少,早在2020年本端首次报道该问题时,记者就调查发现,各区自建探头的运营情况参差不齐。不少属地城管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套探头设备从建设到运维再到拆除,由各区自行投入,导致探头建设工程只“输血”不“造血”。久而久之,各区对探头设备维护的积极性难免受挫。如今相关问题仍需要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协力推动解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