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屏南阳光和煦、空气清新。记者走进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茶盐古街,只见明清古建筑,古朴韵味十足;多元业态融合共生,焕发勃勃生机。这里既显宁静与安详,又充满蓬勃与朝气。
地处屏南县东部的寿山村,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良,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上是“茶盐古道”的中心枢纽和重要驿站,村内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古建筑50多幢,商铺、客栈等文化遗址30多处,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寿山村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寿山村从活化利用古建筑入手,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配套服务,全力打造以“茶盐古道”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和独特IP。
走进茶盐古街内的古道艾坊,古色古香的店铺里,产品展陈有序,游客在精心挑选商品。古道艾坊的另一侧古宅,工人正在抓紧施工,让古宅尽快“活起来”。
据寿山乡党委宣传委员汤载灼介绍,目前,古街共有15栋古建筑实现活化利用,其中,5栋正在修缮提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一座座古宅化身蛋茶馆、汉服体验馆、酒铺、草药铺、竹艺根雕展示馆、摄影展示馆等,实现“老味道”与“新潮流”融合。
古宅“活”了,乡村“靓”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老街遇见旧时光、感受新生活,为寿山村带来旅游消费活力。2024年,寿山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0万元。
春日的白玉村,百亩彩色油菜花绚丽绽放,吸引四方游客前来踏春游玩,他们或在花海里拍照打卡或在露营基地休闲娱乐。
稻田美如画的白玉村 邱仰左 摄
白玉村是寿山乡的另一“人气村”。近年来,该村以稻田文化为核心,挖掘在地文化、民俗、产业等内涵,开展稻田自然教育、研学课程、乡村露营等系列活动,打造白玉“不耕农场”,通过“农场+文创+研学”模式,推动旅游度假、生态养生、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多元产业联动发展,加快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如今,白玉“不耕农场”已成为近郊游与研学游的首选地,仅2025年3月接待游客3.5万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试种彩色油菜花,取得不错反响,带动乡村人气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持续深挖当地特色,完善‘不耕农场’研学课程,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白玉“不耕农场”负责人苏凡智说。
两个乡村,风光不同、景色各异,都彰显了寿山乡文旅的魅力和吸引力。
近年来,寿山乡立足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禀赋,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旅游发展为轴线,致力发展文旅产业,积极探索摄影、研学、康养、影视等文旅发展新模式,大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游客体验。
公鸡寨 大力神杯
目前,寿山乡已经打造了“中国传统村落·古道驿站”寿山村、“古建化石·美丽传说”降龙村、“地质奇观”前墘村、“云海梯田”白凌村、“体育休闲·研学基地”白玉村、“千年遗存·硋艺宝库”硋窑村等特色旅游乡村,开发串联起“茶盐古街”“醉美公鸡寨”“云上白凌”“白玉稻田公社”“国保单位百祥桥”等特色景点精品摄影旅游线路,获得中国“醉”美摄影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首批气候康养福地等称号。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影响力,我们先后举办了摄影展、摄影大赛、户外运动等文旅活动,有效增强旅游吸引力,不断打响‘茶盐古道·康养寿山’特色品牌。”汤载灼说。
满目皆是景、处处有诗意,文旅融合正不断为寿山乡增活力添魅力。该乡将持续用好特色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旅游项目,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甘叶斌
图片:全景屏南图库
编辑:陈玉霞
复审:郑陈丹
终审:苏小芳、苏延
来源:全景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