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克左右的牛排,一天能卖1000多单。”3月31日,做了近10年“牛”生意的徐万川说,没有想到过去卖牛论头卖再到论斤卖,如今论克卖。据悉,固原市原州区精耕细作“牛文章”,肉牛产业从“卖肉牛”向“卖牛肉”转变,预计今年年底,肉牛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13%。
工人在称重、包装牛肉。
徐万川过去和牛打交道不多。一次,徐万川在北京的同学要回馈客户,请他准备一些特色产品。于是,一批真空包装的固原牛肉被作为礼品送给客户,没想到大受欢迎。抓住这一契机,2016年,徐万川和同学成立宁夏伊伊食品有限公司,并逐渐走上肉制品精深加工之路。徐万川说,除150克的牛排热销外,该公司还给北京一家餐厅直供一款战斧牛排,1头牛只能切出8片战斧牛排,而且是肋条带里脊部位,该牛排供不应求。
一头牛能被精细化到什么程度?原州区牛羊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宁夏伊鑫瑞肉制品销售有限公司把牛肉精分为“上脑”“里脊”“牛腱”“牛腩”等16个部位,再进一步细化为63个品类,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全国各地。公司经理马晓波说,作为一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今年正研发的一款礼品箱可恒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保证牛肉48小时内呈锁鲜状态,主攻国内高端市场。目前,公司又在筹划上马产能达9000吨的牛羊肉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原州区牛肉向精深加工发展。
原州区彭堡镇曹洼村村民曹志亮过去没养过牛,在这两家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下,他新建了一个现代化养殖场,3月初,打着“飞的”到吉林省买了80头牛犊。他说,自家承包的500亩地可以种植苜蓿、青储玉米当牛饲料,牛粪再返田,生态利用又节省成本。
牛在悠闲地散步。
近年来,原州区肉牛产业紧紧围绕牛肉精深加工来做文章,每年肉牛饲养量保持在30万头左右,目前,已建成牛肉精深加工中心7个,在上海等城市建设“宁夏六盘山牛肉”体验店8个,品牌营销店35个。今年计划投资1.4亿元进一步构建完整的肉牛产业链条,积极创品牌拓市场,把品牌化经营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大力支持肉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牛肉分割中心,发展牛副产品加工销售,力争“吃干榨净”。(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永峰 郭小立/文 见习记者 杨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