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斯·吉尔登
当我们在电脑屏幕或印刷品上看到一张照片时,我们看到的是真实三维场景的二维表现。这就是摄影的全部——在2D图像中捕捉3D场景。我曾经想知道摄影师是如何在一张(好的)照片中表现出深度或尺度感的。他们使用透视的概念。
这是摄影的一个棘手的领域,如果摄影师没有有意识地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扭曲或扁平,无趣的图像。
3D是真实的。对3D场景的2D描绘只是利用我们的大脑如何实时合成信息来确定“深度”的一种错觉。强大的构图可以通过应用透视的概念来创建,有效地将3D场景转换为2D转换。
定义视角
摄影中的透视可以定义为照片中物体之间的深度或空间关系,以及它们相对于视点(相机镜头或观众)的尺寸。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技术。
1.阻塞、重叠或阻碍
这可能是我告诉你的最蠢的事了。但我还是要告诉你的。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挡住了另一个物体的视线时,第一个物体比第二个物体更靠近观察者。
我们大脑关于距离的线索可以在照片中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深度或距离,也称为重叠透视。如果在同一幅画中重复这种重叠,通过部分遮挡和隐藏产生的物体的相对距离,观者会获得三维现实中各种物体之间的深度感。
摄影:M Reza Faisal;ISO 200, f/7.1, 1/250秒曝光。
2.相对大小
我们的大脑非常复杂,很容易被愚弄。我们有一个概念,当一个物体变得更远时,它看起来比靠近观察者的物体小。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对不同物体的“自然”大小有编码,比如树、汽车、人和动物。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比建筑大两倍时,我们不能理性地得出结论,认为这个人在现实中实际上是两倍大。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哪个建筑更远。或者,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不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距离,给人一种它们在同一平面上的错觉时,我们就会产生有趣的图像。
照片由Siebe Warmoeskerken拍摄;ISO 400, f/2.8, 80mm。
所以简而言之,我们的大脑是根据已知物体和照片中其他物体的关系来评估大小的。因此,距离在大脑中被想象出来,并在照片中创造出摄影师所寻找的深度。这也被称为缩放——它帮助观看者确定图片中物体的实际大小或相对大小。
3.线性、直线和消失点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2D图像只是3D场景的错觉,但艺术家和摄影师在他们的作品中利用这种错觉效果作为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
人眼通过直线和面相交于某个角度来判断距离。这就是所谓的线性透视。
当扩展到矩形物体时,你会发现一些镜头(鱼眼镜头和全景镜头)在边缘产生的物体比实际尺寸小得多,而在中心产生的物体比实际尺寸大得多。几何上,在透镜轴水平上的所有直线都被表示为直线,而其他所有直线——无论是在透镜轴水平上还是在透镜轴水平下——都被复制为曲线。但在“直线透视法”中,被摄对象的直线在画面中直接再现(普通镜头是直线镜头),这是我们正常看待事物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照片都会受到“透视投影失真”的影响,这可以通过我将在本系列的第二部分描述的各种方法来控制和纠正。
鱼眼镜头和全景镜头会产生“假”视角,只用于有意制造特殊效果(详见第二部分:玩弄透视)。
Several seconds拍摄;ISO 100, f/9.0, 1/500秒曝光。
回到线性角度。从远处看,相互平行的线给我们一种交汇的感觉(在消失点)——例如,在铁轨上。汇聚平行线错觉可以用来显示照片中的距离或深度。
4.缺乏锐度、色度或对比度
由于对比度降低或光线散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通过控制景深,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创造缺乏锐度/对比度的效果。在摄影中,景深的控制是完全不同的主题,我不想把它和目前关于透视控制的讨论混为一谈。但为了完整起见,我可以给你一个快速提示:只要将镜头的焦距略小于无穷大,这样最远的物体看起来就模糊了,从而给观众一种距离感。
此外,雾霾、灰尘等大气条件也会导致远处图像清晰度的下降。由于这种“雾霾”(由于空气中的粒子造成的光散射)的效果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成比例,我们也可以在构图中使用这个信息。
当然,有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大气条件的变化,但对比度、亮度和饱和度的降低会使我们的眼睛认为,与清晰、尖锐和充满活力的物体相比,我们看到的是真正遥远的东西。
所以下次你想要构图的时候,在按下快门之前,再想想。你能通过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错觉方法成功地说明3d因素吗?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将解释关于透视、缩放/取景和失真校正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