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4月27日,重庆大学材料学院举行“庶华班”的开班仪式。
开班启动仪式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据悉,“庶华班”以我国著名教育家、冶金学家胡庶华名字命名,寓意着传承其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为解决国家在关键材料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庶华班”旨在响应国家对高性能材料研发及应用的迫切需求,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以及强大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指出,学院以“庶华班”试点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在国家战略层面,学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需将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相契合,以此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打造培养模式。他表示材料学院率先在全校推行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且牵头启动重庆市先进材料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此举将推动专业群优质教育资源与头部企业产业资源深度整合,为学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开展先锋探索。
开班启动仪式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介绍,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大数据、绿色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材料科学作为支撑众多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当前我国在部分高端材料的研发上仍面临挑战,存在技术瓶颈。因此,如何培养出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材料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打造“庶华班”,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据了解,“庶华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跨学科整合的培养模式。该项目打破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传统专业的界限,将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王敬丰表示,“庶华班”只是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开端。未来,学院还将围绕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相关机制,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从“专才”向“通才”,再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英才”转变,为中国乃至世界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
目前,庶华班已首次招生,从2023级学生中遴选出24名优秀学子。未来,该班级有望扩大规模,甚至可能面向全校选拔。
开班启动仪式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龙木军介绍,“庶华班”将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方面,庶华班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和产业导师,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学生。同时,高校通过引企入教、送教入企等方式,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教师的工程素养,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在学方面,庶华班学生将经历长时顶岗实习和交替互促型学习模式。大二开始,学生将深入企业进行长时间实践,随后返回校园继续理论学习,大三再赴企业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此外,学生接触的课程课题和创新训练项目均来自国家前沿需求和企业实际问题,确保学习内容与产业紧密相关。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行业现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庶华班’还安排了为期2至3个月的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将深入生产一线,亲身体验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以及市场需求。”龙木军认为,这种顶岗实习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能够帮助他们提前适应职场环境,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龙木军指出,这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望有效缓解当前高校人才输出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