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博罗县湖镇镇下村村神二村民小组村民的房屋立面完成了改造,小庭院统一了标准,运动小广场也完成了翻新、增添了健身路径,乡村变得越来越美。这样的变化还在湖镇镇光辉村岗二村民小组、黎镇村民小组以及岗南村石新村民小组等地延续。
原来,在博罗县移民办的支持下,湖镇镇结合“百千万工程”,在该镇石芽坝地区连片的“三村四组”实施五彩茶园项目,打造精品美丽家园和文旅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吸引人流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石芽坝”山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带动周边茶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五彩茶园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进一步完善了“三村四组”的基础设施,让乡村人居环境更美。接下来,该镇还继续聚焦“石芽坝”山茶,探索适合湖镇镇的美丽家园和产业扶持相结合发展模式,为“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增添动力和精彩。
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成,乡村颜值持续刷新
走进下村村神二村民小组,只见进村道路完成了拓宽,路边的黄花风铃甚是养眼。村民房屋外立面完成改造后,整个村庄更加整洁、富有文化韵味。村民的小庭院也完成了升级改造,灰砖铺设让庭院更具魅力。花儿、绿植相伴,庭院显得更加灵动、有朝气。让群众高兴的还有,小广场和篮球场完成升级改造,村民休闲锻炼又多了好去处。放学后,小朋友们聚在这里打篮球、打乒乓球,晚饭后村民们也喜欢在这里散步。
升级改造后的篮球场给村民提供了休闲锻炼好去处。
在岗南村石新村民小组,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完工。截污管网从地下连到各家各户,整个小组42户220多人的生活污水将全部通过集污管网收集,集中到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进行净化和无害化处理。光辉村岗二村民小组、下村村神二村民小组也同样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通过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让乡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在光辉村黎镇村民小组,小组文化广场旁边的池塘已经完成改造,建好了护栏和亲水平台,在为乡村颜值加分的同时,也为村民的幸福乡村生活加分。完成改造后,村民近可赏鱼塘的波光粼粼,远可观延绵起伏的山岚。
据介绍,五彩茶园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湖镇镇岗南村石新村民小组、光辉村黎镇村民小组和岗二村民小组、下村村神二村民小组等“三村四组”进行提升改造,包括道路、建筑外立面、雨污分流、绿化美化以及村民活动场所等。
色彩缤纷的小道扮靓了乡村。
而今这些项目已经全部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三村四组”的人居环境,让环境更美,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将规划光伏停车场、茶园文化馆
“三村四组”属于湖镇镇石芽坝地区,这里以茶闻名,“石芽坝”山茶品牌享誉周边。而今,这里已形成了以“石芽坝”茶山为中心,以岗二、神二村民小组为代表的“石芽坝”山茶种植、制作专业自然村,其“家家是茶农、户户会制茶”的家庭式手工作坊产茶格局日趋成熟。目前,石芽坝山茶的种植面积合计约735亩,其中茶山片区570亩、茶园165亩。
为配套茶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五彩茶园项目还结合当地的山茶自然资源,规划休闲观光节点、村民活动广场等相关设施,为接下来的农文旅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如今,走进石芽坝山茶种植基地,山下的道路已悄然变成了五彩茶道,与层层叠叠的茶园相映成景。登山小道也完成了建设,沿着登山道游览茶园,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将茶园美景尽收眼底。走累了还能在观景台上小憩,吹吹拂面的春风,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茶园美景,好不惬意。
湖镇镇石芽坝片区茶农在采茶。
如何让“石芽坝”山茶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是五彩茶园项目打造过程中积极探索的问题。在谋划产业发展时,项目主要以湖镇镇“山、水、茶、舍”田园风光肌理为底色,以山地农业(茶、果蔬、林地、花卉等)为支撑,以“石芽坝”山茶传承百年的制作手艺和乡愁记忆为文化底蕴,围绕山茶推介这一主题,进一步促进石芽坝山茶的销售和产业文化的塑造。在完成基础设施的升级后,后续将进一步规划光伏停车场、农业采摘园、茶园文化馆、民宿等农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发展,为产业发展赋能,让当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商业化的成熟,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茶园也将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购买,以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当地村民实现增收。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湖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