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绿城育才织锦绣 中越同心筑梦桥——南宁以教育交流合作助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6:09:00    



从语言到技能的立体培养,从湄公河到邕江的文化摆渡……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制定了《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实施方案》。今年适逢中越建交75周年,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南宁以职业教育为纽带,畅通来华留学通道,通过一批院校的创新实践,书写着产教融合、跨国协同的教育合作新范式。

在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中国学生学习越南春卷的制作方法。记者宾艺苑 摄


产教融合:从“课堂”到“生产线”的跨国链接


在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的3D打印实训室内,蓝光流转间,20名越南留学生正注视着高精度三维模型在屏幕上渐次成型。


机电专业学生黄登寿指尖轻点,3D打印机随即启动,液态树脂在紫外光下层层堆叠,勾勒出精密零件的雏形。“掌握这项技术,未来就能在越南的中资企业找到施展拳脚的舞台。”他兴奋地说。这堂充满科技感的实训课,正是中越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聚焦跨境产业链需求,这所位于中国—东盟开放前沿的高校正构建“中文+技术”的双向赋能模式。在工业机器人编程课堂上,中方教师讲解技术原理的同时,越南语助教同步翻译,企业导师则以越南本土电子企业的真实案例切入,指导学生完成从程序编写到设备调试的全流程操作。


“我们不仅教技术,更注重将中文学习融入项目实践。”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教师于静静介绍,这种“双语双师”模式让技术传授与语言浸润同频共振,学生不仅掌握先进制造技能,更能深度融入中文工作场景。


校企协同的联动机制,成为产教融合的核心引擎。2023年成立的中国—越南电子信息现代工匠学院,将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优质职教资源与越南电子产业需求精准对接。8门获东盟认证的国际化课程、4种创新教学设备的输出,以及在河内成功举办的职业技能赛事,让“中国标准”在异邦土地上生根发芽。


学校智能产品开发专业负责人潘宇介绍,坐落于越南河内的700平方米实践基地已投入使用,累计培养19名学历生、85名非学历生,1500人次通过“中文+工业视觉”等培训提升技能,18名越南学生的短期研学项目成为文化技术交流的微缩样本。


“职业教育是民心相通的桥梁,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张叶茂介绍,工匠学院将建设海外技术服务中心,3年内培养500名“中文+AI+先进制造”复合型本土人才,招收150名留学生并输出31项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中国—东盟智造职教联盟的组建与中越工匠学术论坛的举办,将推动中国职教标准向更多东盟国家辐射,构建区域产教融合的新生态。


“我要把这里的技术标准和合作理念带回越南。”机电专业学生甲氏幸的心声,道出了众多留学生的共同愿景。当3D打印的零件在实训台上完成最后一层堆砌,折射出的不仅是中越职教合作的璀璨光芒,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技术互通、人才互育、民心互鉴的美好未来。


国际范式: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鉴”


“雕刀要沿着果肉纹路45度切入,手腕发力要稳……”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智慧教室内,烹饪教师陆盛帅手腕轻转,45度斜切的刀法在投影大屏上清晰呈现。与此同时,越南海防市职业技术学校的20多名学生同步执刀,在越南语教师的引导下复刻雕花技法。


这是该校“中国—东盟5G云课堂”的日常场景。一墙之隔的实训室内,20余名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正跟着老师学习制作越南春卷。米皮在案板间铺展、翻卷,裹着青瓜、芒果、虾仁成型。


“广西酸嘢的酸甜和越南春卷的清爽,其实都藏着山水相连的味道。”学生黄磊将晶莹的春卷举至灯光下,透亮的米皮映出他眼中的热忱,“在中越两国紧密交流的当下,多掌握一门越南美食技艺,就是为职业发展多开一扇窗。”


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空间里,“1+1+N”跨国教学模式正重塑着课堂形态。中方教师主讲技法精髓,越南语教师同步转译,5G云课堂系统将两国师生的操作画面实时并网。该校开发的《广西特色小吃》等3门课程已入选自治区面向东盟的国际化职教资源包,通过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实现资源“云共享”,让老友粉的酸香与越南河粉的清甜通过数字化载体跨越国界。去年以来,70余名越南师生通过果蔬雕刻、民族小吃线上培训获得认证证书,案板上的刀光与屏幕里的微笑,共同编织着技术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追溯过往,这条跨越山海的职教纽带已绵延十余载。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自2007年与越南河内旅游商贸高等专科学校结为友好院校,2011年牵手北升龙经济技术学校,师生互访、技能比武从未间断。从早期的线下互派到如今的“云端共研”,交流的维度不断拓展——当越南河内第一机械中等职业学校、公共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动加入“朋友圈”,一张覆盖多校的中越职教合作网络正日渐成型。


“雕刀刻出的不仅是花瓣,更是民心相通的纹路。”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毛永幸说,期待双方深化资源共享、拓展交流维度,在共建中越双语教学资源库、推动传统工艺数字化传播的同时,筹划师生互访、技艺工作坊,让“线上联动”走向“线下共鸣”,与友好学校开展常态化交流,让职业教育成为文化互鉴的“毛细血管”。


人文纽带:从“学习交流”到“民心相通”


南宁初夏,蝉鸣织就绿荫里的诗行。位于青秀区金浦路的广西金沛教育机构会议室中,越南语与汉语的韵律轻盈流转——数名越南青年伏案填写中国高校申请表,笔尖在纸面跳跃出对未来的璀璨期许。这方充满希望的空间,正见证着中越教育交流的蓬勃生机,成为两国青年逐梦的起点之一。


“选择来华留学,是因为两国山水相连的天然纽带。”来自越南海防的阮芳英说。去年,北京语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她打开了新的世界之门。在她看来,中国高校的课程如同一幅多维画卷:精准的汉语训练、精彩的文化讲堂、前沿的经济视野,共同勾勒出助力中越交流的实用知识图谱。


而金沛教育机构精心烹制的“文化套餐”——墨香氤氲的书法课、茶香袅袅的茶艺体验、博物馆里的悠久历史更让阮芳英沉醉。定期举办的中越学生交流晚会,则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在歌声与欢笑中,筑起跨越国界的友谊桥梁。


从越南到中国,来自顺化的美德,经过10余年的留学经历,如今已成为越南汉语教育的传播者。“中越是山连山、水连水的好邻居,我要让更多越南青年看见中国优秀的文化。”他说。在金沛教育机构的留学群体中,像美德这样立志成为“民间外交官”的青年如闪耀群星,他们用青春作笔,在中越交流的画卷上书写着新一代的担当。


一组数据可以窥见中越教育合作的蓬勃图景:多年来,金沛教育机构与越南80余所院校企业的深度合作,让2000余名学子跨越山海,走进中国400余所高校的知识殿堂;去年,迎来600余名越南留学生;今年,预计700人的留学队伍将启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金沛教育机构创始人/负责人粟宥朝等人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作为深耕中越交流的见证者,他感慨于东盟国家对中国认知的变迁:“每一次出访越南,都能感受到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从课堂到文化体验,从个体成长到群体蜕变,教育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中越青年的心灵之窗。当“阮芳英”们在汉字横竖撇捺间探寻文化密码,当“美德”们立志传播优秀中国文化,这些跨越国界的青春故事,正汇聚成推动两国务实合作的澎湃力量。



图片

1.2025年“老友南宁音乐季”活动正式启动 “演唱会经济”点燃文旅体商融合新引擎
2.筑牢市民居家安全网 南宁市推出普惠型家财险“邕家保”
3.一起关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来源丨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韦静

编辑丨黄运明

校对丨卢小青
二审丨郭宏芳
三审丨陈满运 王黎黎
南宁日报新媒体出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相关文章
  • 从语言到技能的立体培养,从湄公河到邕江的文化摆渡……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制定了《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实施方案》。今年适逢中越建交75周年,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南宁以职业教育为纽带,畅通来华留学通道,通过一批院校的创新实践,书写着产教融合、跨
  •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7日讯 4月26日,“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正式停靠山东德州。此次公益项目将为德州市1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上车医院由权威的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团队担纲,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作为国家级健康惠民工程,本次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中国参与全球事务,致力于构建基于对话与信任的伙伴关系,而不是将自身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正是各方都需要秉持的合作精神。”联合国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25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弗莱彻指出,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主张全球团结,强调世界需要合作
  • 中国经济,正频频让人感到“超预期”。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5.4%,超出了很多国内外机构的预测,而过去往往在四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来得也比往年更早一些。时间本身也是信号。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况下,及时召开会议并向社会传递应对当前形势的决策
  • 4月25日下午,暨南大学任命“亚洲飞人”、中国田径运动员苏炳添为体育学院院长。擅长学术研究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在体育这条赛道上,他一直坚持“两手抓”,既拼运动实力,也做学术研究:2009年,进入暨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2017年取得硕士研
  • 华声在线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通讯员 李渊)记者今天从长沙海关获悉,一季度,湖南省累计开行中老、中越和铁海联运国际班列266列,同比增长46.2%。其中中老班列开行89列,增长18.7%,开行量居中部地区第一。4月23日,怀化国际陆港龙门吊起降不停,一趟怀化至万象的中老图定班列正在装载箱
  • “书香满中国”公益广告展现场。申晋光摄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满中国”公益广告展在长风文化岛拉开帷幕,为期3天的展览活动为广大群众奉上一场文化盛宴。本次展览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画报协会主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阅途文化集团承办,中国摄影报社协办,旨在通过公益的形式、艺
  • 本报记者 杨俊峰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人形机器人在中国馆外向嘉宾招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摄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二楼“生生不息”展区,工作人员(左三)向参观者介绍中国的智慧城市方案。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在日本大阪世博会,参观者在中国馆内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摄4月13日,在日本大阪市人工岛梦洲,
  • “中国在贸易战中有一只机器人大军!”《纽约时报》网站近期的一篇文章聚焦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大军,认为它们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制造业,使得中国工厂有能力将其出口的许多产品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在应对特朗普的高关税、应对贸易战方面具有优势。文章注意到,现在中国的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
  • 最新文章
  • 拟投资62亿!预计年产值29亿元!新增5000+就业岗位!这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来源于3月20日的正安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集中签约共10个项目,拟投资62亿元,涉及以竹代塑、能矿产业、工业制造、城市更新、农业产业、吉他制造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夯实了正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10个
    2025-03-26 00:27:05 100浏览
  •   3月20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乡村酒店发展大会在惠州召开。来自全国的文旅行业领军者、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代表等350余人齐聚一堂,共绘乡村酒店产业发展蓝图。会上签约文旅意向项目14个,为惠州打造广东省乡村酒店第一高地加力提速。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乡村酒店发展大会现场。惠州日报
    2025-03-24 11:56:36 100浏览
  • 记者3月18日从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银川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高桥二期正式开始申请购买。该项目计划新建752套保障性住房,户型为三室两厅一卫和三室两厅两卫,套型建筑面积100~120平方米,意向销售价格每平方米5500元左右。据介绍,该住房项目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南部,预售时间暂定于20
    2025-03-26 00:29:39 100浏览
  • “双流好市·龙桥集”效果图。从3月28日起,龙桥路奥特莱斯商圈的“游商”们将有固定经营点位了!在位于奥特莱斯对面的“双流好市·龙桥集”,小商贩们将在这里集中开展经营活动。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龙桥路附近,“游商”随意设摊,破坏城市美观和环境卫生,也严重影响道路通畅和市民出行。同时,这些“游商”也给附近
    2025-03-26 10:51:50 100浏览
  •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今天(21日)#落水人员称丁禹兮是超级英雄#词条冲上热搜据爆料,3月17日,丁禹兮在《南部档案》片场拍戏时,有工作人员落水,男演员丁禹兮第一时间冲出去,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救助落水人员,确认工作人员安全后转身默默离开,视频曝光后引发热议。疑似落水人员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小丁称:“有幸被丁
    2025-03-24 12:00:10 100浏览
  • 全市广大城乡居民朋友:春风拂面,清明将至。在这个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低碳、安全有序的良好祭祀氛围,我们向各界发出倡议:一、倡导文明祭祀。提倡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寄、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祭扫,自觉遵守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定,在墓地、林区、草场、田
    2025-03-26 10:55:03 100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