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生机勃勃。 北京日报记者 邓伟摄
“襟带崇墉分淀泊,阑干依斗望京华”。
4月的京畿大地,春和景明,一派生机。北京向南100多公里,雄安新区建设已走过八个年头,“未来之城”正在这片日新月异的热土上稳步成形。
春天是希望的时节。8年前的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一曲澎湃激昂的奋斗乐章由此奏响。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从谋划选址到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千年大计”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只争朝夕。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生动见证了兄弟同心激发的强大能量,直观诠释了何谓“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走笔成千年大计”——
今日雄安,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创新之城。地下、地上、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抬头不见“空中蛛网”,低头不见“马路拉链”,开车过路口不“卡顿”。国家级高新区加快申设,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10余个创新平台建设运营,围绕疏解单位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从设立新区,到落实新发展理念,再到打造创新高地,“新”字始终贯穿雄安发展。
今日雄安,是一座生机勃发的绿色之城。“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全新理念。时值春季,白洋淀碧波荡漾,“千年秀林”郁郁葱葱,绿色画卷徐徐铺展。目前,雄安累计造林48.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5%,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今日雄安,是一座智慧便捷的宜居之城。容东、容西、雄东等新建片区16.9万名群众喜迁新居,建成首批40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开展“社区食堂”等各类助老服务,“15分钟生活圈”让城市的温度更具体。在这里,更多人找到“此心安处”,更踏实地为未来打拼。
近日,市民在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内休闲。新华社发
站在历史的山巅回望,从易水河畔第一缕文明火光,到汉唐两宋数百年边界风云,从峥嵘岁月的革命老区,到肩负使命的历史新区,岁月更迭,场景转换,始终不变的,是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擘画;绵延不绝的,是这片水土孕育而出的坚韧深厚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蓝图,新雄安,全方位从梦想照进现实。这段我们共同参与的大历史,蕴藏着太多智慧,凝结着太多心血,生动见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畿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势观,反映着其抱负与胸襟。雄安新区设立的初心使命,是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兄弟之约。从新区设立之日起,“雄安需要什么,北京就支持什么”——掷地有声、一诺千金。
自筹建新区,北京便把支持雄安新区作为分内的事来安排,与自身发展一体谋划、统筹考虑,这些年两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三校一院”顺利开学开诊,教育、医疗合作密集发力;京雄城际、京雄高速直联直通,“轨道上的京津冀”为协同再添助力;政策创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持续推进,京雄同城化驶入快车道;产业承接持续提速,央企在雄安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过300家……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宏观战略的笔触悄然间落细落实。随着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踏歌再启新征程,又该如何展现新气象、打开新格局?
八年实践推动我们不断深化一个思想共识:建设雄安新区是前所未有的千年大计,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范本,是超越时空的伟大擘画,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承诺,亦是今天书写在燕赵大地上浓墨重彩的传奇。建设历史工程,打造“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绝非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就是对历史最大的负责,也是对人民最大的负责。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加快启动区和起步区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创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此之时,尤需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历史决不会辜负实干者。
“雄安”,彼时取自“雄县、安新县”的命名,如今已与“未来”“希望”密切相连,也正在实现它的吉祥寓意——雄韬伟略、长治久安。
从春天走来的雄安,奋进在又一个春天里。用耕耘唤醒大地,用汗水浇灌希望,欣欣向荣的京畿大地,必将孕育出更多激荡人心的发展奇迹。
雄安新区金湖公园内的仿古建筑群(3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绘就“一张图”
建起“一座城”
未来之城 拔节生长
总开发面积覆盖202平方公里
总建筑面积达5030万平方米
4806栋楼宇拔地而起
新建道路804公里
创新之城 绿色智能
开展白洋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性治理
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
野生鸟类达295种、野生鱼类恢复至48种
建设千年秀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
“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智能、绿色、创新成为雄安亮丽名片
幸福之城 宜业宜居
建设一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雄安“好房子”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
雄安北海幼儿园开学开园,雄安宣武医院已经开诊
承接疏解的条件不断改善
建设全龄友好城市,构建15分钟生活圈
高品质生活环境成为雄安显著标识
建设标志性疏解项目
首批疏解的中国星网全面迁驻
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下半年也将迁驻
中矿总部、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加快建设
2023年以来新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04家
央企设立各类分支机构300多家
创新高地创业热土
搭建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10余个创新平台
构建“专业产业园+主题楼宇+孵化器+众创空间”发展格局
形成从原始创新到大规模商用各环节的创新体系
实施“雄才十六条”
创新举办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行等
17个院士项目陆续落地
3.79万人才在雄安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刘军
■校对/韩妮 赵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