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秩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铿锵
新制
营商环境“6.0”版全速起步
新质
“AI+”遍地开花
一季度开门红
大连加速跑!
新秩
传统产业焕新“蝶变”
新兴产业“加速跑”
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
迈出铿锵步伐
现代化码头船舶林立,数字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季度大连产业新图景跃然眼前。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新兴产业“加速跑”,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大连以“开年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交出亮眼答卷,产业结构调整迈出铿锵步伐。
春潮涌动处 奋进正当时
2025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大连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市委《提升清单》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全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奏响一季度“开门红”昂扬乐章。
码头船舶整齐排列,掀起春日大干热潮。一季度,恒力重工“海洋工厂”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未来工厂”建设加速推进,生产现场热度拉满,捷报频传,接续实现4船铺底、3船下水、1船试航、1船交付的繁忙景象。
目前,3号舾装码头30.6万吨VLCC首制船已进入试航前最后冲刺阶段;1号船台18.1万载重吨散货船首制船主船体成形;1号船坞新建1000吨龙门吊正全力冲刺竣工验收目标;在发动机总装车间,6台船用发动机紧密排列,同步装配,一批批成品发动机整装待发……恒力重工各生产板块和业务单元协同发力、齐头并进。
开年以来,大连市企业开足马力、争分夺秒,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焕新“蝶变”,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延伸,迈出一季度“开门红”坚实脚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并动态完善年度重点工业项目库;壮大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工业母机、新一代汽车、船舶与海工、高端轴承、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规模……大连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春伊始
大连市新兴产业开启“加速跑”模式
2月,大连融科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孵化平台在英歌石科学城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是英歌石科学城开城以来在“科研+产业”双向布局中首个落地开工的产业项目,助力构建具有辽宁、大连特色优势的现代储能产业体系。
3月,金普新区工业仿真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三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为大连市企业提供研发降本、流程优化、数据赋能等全链条服务,为区域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大企业“加速跑”的一幕幕成为新兴产业活力迸发的生动缩影。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大连市快马加鞭,高歌猛进,在新兴产业的赛道上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响一季度“开门红”。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建设,加强智能制造标准推广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产业向新,聚能起势。今年,大连市将以冲刺的奋进姿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于争先,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制
全速起步 高能开局
以优质营商环境
赋能一季度“开门红”
党的二十大以来,辽宁省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累计三年将“新春第一会”落子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推动营商环境从1.0版进阶到6.0版;累计四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连续两次获评央视“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在东北地区唯一上榜“2023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税费诉求‘通答’”“关金惠”“行政职权管理系统”“营商环境主题承诺”等一批典型做法在全国、全省叫响。截至2024年底,我市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2025年是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年初以来,市数据局有效发挥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锚定“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强化各项工作统筹,深化省、市、区三级联动,以优质营商环境赋能全市一季度“开门红”。
市数据局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统筹,强化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协同合力。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吹响决胜之年优化营商环境冲锋号。在细化《大连市经营主体服务条例》的同时,多次举办增强干部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业务培训会,组织营商环境监督员代表开展监督行动,推动多个营商环境问题核查整改。
市数据局建立五项常态化跟踪问效机制,围绕改革提升、司法监管、经贸往来、产业服务、民生保障等机制,深入推进营商环境质量提升“6.0”版方案和营商环境主题承诺两张蓝图落细落实。截至一季度末,“6.0”版方案296个节点任务已完成70个,58项主题承诺事项已兑现22项。
今年以来,市数据局及时落实省局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对《辽宁省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进行责任分解,同时强化对各区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业务指导,建立省、市、区三级贯通联动工作格局——
中山区搭建政保协同“金融+”服务站,以金融赋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西岗区联合13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智税联·政企行”推广点,推动各项利企政策精准直达;沙河口区举办特殊资产招商“焕新计划”专场对接会,盘活闲置资产活力;甘井子区推出“甘心办+政务直播”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零距离”服务;旅顺口区制作“一企一策”《建设项目审批“小红书”》,助力重点建设项目提速审批;普兰店区推出“优普卡”,为辖区重点企业关键人才提供多领域服务;瓦房店市打造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地区社会、生态效益双提升;庄河市以专班介入、精准施策、全程帮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金普新区搭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降本、流程优化、数据赋能等全链条服务;高新区税务局依托“智税联”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财税大数据平台,提升企业政策匹配准确率;长兴岛首创“小试验证—中试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落地”的成果转化“四步法”,为中试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市数据局表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新质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AI+”遍地开花
机器狗在工厂里上下楼梯、穿梭巡检;气象感知预报大模型超强的气象预报能力,在农业、海洋经济、航天航空等领域大展身手;智能机器人已代替技术工人,担负起生产线上的精密、危险工作……这是高新区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扬优成势的生动实践。
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眼下,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都是重要引擎。凭借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场景,我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科教“硬实力”激活人工智能“强引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扎实推进人工智能科研能力建设,深化院地合作模式,加快建设大连市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线底座,推动在英歌石科学城布局“通算+智算+超算”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联通算力中心建设。重点打造新赛道产业生态,推动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和资源引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组建人工智能项目招引工作专班,着力吸引域外头部企业、科研资源、服务机构在高新区落户。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依赖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体现在场景应用拓展,涵盖了从基础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落地的一系列环节。
“AI+”赋予传统行业新的生命力
在能源化工领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0版”,实现了催化剂评价、工艺开发、工厂运行全流程智能化,将传统研发周期压缩30%以上。在教育领域,东北财经大学基于国产DeepSeek大模型自主研发的校园智慧助理“小银杏”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化服务体系,推动教育生态系统性重构。在制造领域,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深度参与国产大型重载无人货运飞机白鲸航线W5000的总装生产,为低空飞行器制造插上“数字翅膀”。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协同机器人可自主在实验室中分析光谱、调配、切割、送检化学药品……“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描绘“数实融合”新图景。
▲在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多功能复合型移动机器人进行稳定性测试。
▲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用智能机器人实现智能柔性生产以及智慧生活。
3月28日举行的“智链未来·慧启新程——大连市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发布了多项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和科研的科技成果——AI+低空经济,气象感知预报大模型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效率;AI+智慧海洋,渔业机器人助力渔业发展,AI+生物制造升级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研究平台……同时,海洋智能装备联合研究中心、智能开发应用效能度量标准、具身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等7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签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探索AI前沿技术赋能我市产业发展新路径,我市正张开双臂,拥抱数智时代。
未来,我市将制订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坚持以场景牵引推动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行业垂直大模型,培育壮大机器人新赛道,推广布局“AI+”应用示范场景,催生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金博源 舒心侨 谢小芳 董升
图片:雪林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美编:张欣
编辑:王辰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高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