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青岛银行2025年一季报正式出炉,再度延续年报稳健增长的态势,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开门红”答卷。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A+H”双上市的银行,青岛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7000亿大关,规模迈上新台阶。同时该行业绩也实现“双增”,一季度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9.69%;实现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16.42%。
在银行业盈利空间承压之下,青岛银行各项业务指标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强劲韧性与持续发展的潜力。
稳!业绩双增,资产规模突破七千亿元
面对行业性净息差收窄的严峻考验,青岛银行以“稳”定调经营底盘,以“健”筑牢发展根基,走出了量、价、质协同向上的发展轨迹,折射出该行结构优化与风险管控的深层功力。
青岛银行的“稳”体现为盈利能力的持续夯实。在商业银行净息差整体收窄至1.52%的行业低谷期,青岛银行凭借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管理,保持1.77%的净息差水平,较2024年提升0.04个百分点,表现优于多数同业。
这一韧性源于该行“双轮驱动”的收入结构——在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下,该行客户贷款规模突破3500亿元,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长11.97%;理财、投行等多牌照业务发力,推动非利息收入增长5.59%。最终铸就营收9.69%、净利润16.42%的双增长曲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银行坚定而有力的规模进阶。今年一季度,该行资产规模突破7000亿大关,达7131.53亿元,同比增长3.36%,存贷款增速分别控制在3.86%和5.41%的合理区间,既未盲目冲规模,也未牺牲流动性,展现出成熟银行的节奏感。
青岛银行的“健”落脚于风险抵御能力的持续强化。当行业不良贷款率徘徊在1.50%时,青岛银行却实现不良贷款率七年连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指标较上年末再降0.01个百分点至1.13%;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提升10.17个百分点,攀升至251.49%,形成高出同业40.3个百分点的资产安全垫。既为未来留足安全边际,也验证了"质量优于速度"的经营哲学。
进!赋能实体,对公业务质效均衡发展
透过数据表象看本质,青岛银行能始终保持稳中有进的业绩,除了得益于精细化的管理,亦离不开自身久久为功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2025年,青岛银行深入推进“五篇大文章”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围绕“八大赛道”开展差异化经营,加大绿色、蓝色、公用事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贷款规模持续扩大。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公司类贷款金额达2795.62亿元,较年初增长6.56%。
面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融资痛点,青岛银行以“青银科技-陪伴成长”服务体系破题,持续性伴随科技企业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273.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7%。
在普惠业务方面,青岛银行坚持面向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品体系、综合化服务”的专业经营理念,截至2025年3月末,普惠贷款余额465.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0%。
围绕特色金融服务,青岛银行亦就强化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积极实践。例如,在锻造“绿金青银”特色品牌后,在山东海洋经济强省战略下,该行相继创新“青出于蓝”品牌,为涉海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截至一季度末,该行绿色贷款、蓝色贷款余额分别达437.22亿元、192.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06%、14.44%。
精!深耕客群,分层经营塑造发展优势
面对日趋激烈的同质竞争,青岛银行厚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深化客群经营,通过精细化分层经营为可持续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正所谓得零售者得天下,青岛银行深谙此理。在零售端,青岛银行坚守“幸福陪伴”零售经营理念,以场景化经营为抓手,实现客群经营从“粗放拓客”向“价值深耕”跃升,并搭建起从长尾客群到私行客户全覆盖的整体客群经营体系。截至2025年3月末,零售客户在该行保有资产规模达3538.02亿,较上年末增长2.28%。
对公端,青岛银行将公司客群精细划分为战略客群、机构客群、小微客群,差异化匹配资源,着力提升服务质效。截至3月末,青岛银行对公客户总数达28.23万户,较年初新增0.69万户;有贷户(不含票据)增至12078户,较上年末增长4.04%。分层经营策略下,该行公司客户质量与贡献度同步提升,为资产端稳健扩表注入动能。
此外,青岛银行依托集团化多牌照资源禀赋,打破传统单一信贷服务边界,通过承销、托管、理财、融资租赁多线联动,打造多元的业务增长点,成为盈利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青岛银行三年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未来,如何才能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青岛银行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专业提升、体系优化、数智赋能、特色驱动锻造韧性增长内核,以更轻盈的姿态破浪前行!
(大众新闻记者 徐佳 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