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起,一批新规将正式实施,事关食品安全、隐私保护及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其中,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正式出台,以此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
禁止在民宿等隐私区域安装图像采集设备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明确,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对保存期限届满后已实现处理目的的视频图像信息应当予以删除。要求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时严格保护个人、组织相关信息。
条例规定,对违法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或者非法对外提供、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的,没收设备设施、删除视频图像信息、给予罚款处罚;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督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4月15日起施行。规定明确,集中用餐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对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经营行为的管理。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学校、幼儿园应当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
规定还明确,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培训、考核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按责任制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学校、幼儿园违反本规定的,应当从重处理。
细化公平竞争审查标准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4月20日起施行,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框架之下,进一步细化了审查标准。
《办法》明确,不得将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作为开展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实施变相强制的行为。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办法》规定不得要求优先采购本地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不得将经营者取得业绩、奖项荣誉、缴纳税收社保的区域及注册地址等作为招标、加分条件,并不得用于评价企业信用等级,也不得设置不合理的公示时间、响应时间等。
《办法》明确规定,不得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违规设置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搞“单外有单”;不得违规设立准入许可;不得以备案、证明、规划、认证等方式要求企业必须经过批准后才可以从事投资经营活动,设置“准入门槛”;不得违法增加准入审批环节、程序,搞“前置备案”。
进一步便利纳税人开展跨境经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有关事项的公告自4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便利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开展跨境经营等。
《税收居民证明》是纳税人在境外使用的证明其中国税收居民身份的重要文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中国居民的“税收护照”。公告明确,依托电子税务局网站、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站实现企业、个人申请开具《税收居民证明》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在办理时限上,规定如果主管税务机关能够自行判定税收居民身份,办理时限由现行的1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
规范海关对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行李物品监管办法》4月1日起实施,规范海关对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监管,便利口岸通关。这一《办法》科学整合监管要求,合理列明进出境书面申报具体项目;设置征税、截留、检疫处理、暂时存放、退回、放弃以及拍卖、变卖、销毁等10类处置方式;将进出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领域检疫处理有关规定概括为5类情形等。
《办法》明确,进出境行李物品应当符合合理自用的要求;超过合理自用数量的,按照货物办理海关手续。进境人员以分离运输方式运进行李物品的,应当在人员进境时向海关申报。经海关同意的,应当自本人进境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结海关手续。
确保大型通用机场安全高效运营
《通用机场管理规定》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健全了通用机场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通用机场建设、使用许可及备案、运营等各个阶段行业管理要求。
《规定》以确保通用机场运行安全为根本前提,以节约投资和降低运行成本为总体思路,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放管结合、以放为主,能放开的坚决放开,能取消的尽量取消,最大限度为通用机场发展松绑减负;二是分类分级管理,在《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分类分级方式。三是将建设管理和使用许可及运营管理分离。
车联网安全新国标施行
《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机制》规定了车联网系统中网络安全异常行为的检测要求,包括检测的范围、方法、频率等;提供了车联网系统在发现网络安全异常行为后应采取的响应措施,包括报警、隔离、记录等;鼓励车联网企业对网络安全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该标准为针对车联网场景下的网络安全异常行为的检测机制,为车联网相关企业构建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提供了重要指导,使得安全运营人员可以在攻击真正发生之前检测到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并及时做出响应。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进一步完善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13392—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于4月1日实施。这一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安全管理,提高车辆识别度和警示效果。
与2005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取消了三角形标志灯,将车辆标志主要分为矩形标志牌、菱形标志牌和特殊标志牌三类,同时对于菱形标志牌的尺寸要求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危货车辆标志种类、生产及使用要求,对于精准识别货物危险性信息,提高事故应急处置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
新标准还调整完善了标志的技术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增加了对车辆标志的外观质量、光度性能、色度性能、耐溶剂性能、耐盐雾腐蚀性、耐候性、附着性能和耐火性能的要求,更新了抗冲击性能、耐高低温性能等技术要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
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将统一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字文化馆资源和技术基本要求》国家标准(GB/T 45148—2024)自4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数字文化馆建设与服务中数字资源、技术平台、数据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便于各地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过程中进行参照,统一建设标准,进而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同时,结合各地数字文化馆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在标准中明确了数据字段,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线上线下数字服务的基本框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健全和规范各地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促进文化馆数字化转型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