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王龙春 周建申 德州报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践行“千万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纽带,也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2024年8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对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把全域工作作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最有力的平台和抓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议程,全力激活城乡融合发展新引擎,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支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德州在高位推进上下实功。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等,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些工作需要统筹推进、综合考量。经市委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通过,德州在全省率先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长任组长,自然资源、发改、工信、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文旅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组,以2025年“一号文件”的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德州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城建、金融领域集中攻坚工作高位推进,明确推出“1+4+X”德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模式(“1”即规划引领,“4”即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一二三产业融合导入,“X”即结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健康养老、历史文化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等)。强调科学、系统、全面、精准谋划,体现全要素全覆盖,避免项目简单化、单一化。同时,加强各部门、各类型资金和政策的整合、集成,要求各县市区资金统筹向开展全域工作的乡镇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德州在本领提升上见实干。 德州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多次召开高规格会议,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就部149号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试行)》、国家典型案例及广东、浙江等先进省市的政策文件,向各县市区领导和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讲解研读。德州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国家试点典型案例汇编》。先后赴浙江、广东等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探索土地整治与产业融合、生态修复协同发展的路径。今年2月,德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培训会议召开,邀请方案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讲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经验,次月联合农发行德州市分行举行培训会,邀请省农发行专家就全域整治工作融资政策进行了解读,理清融资思路,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德州以“他山之石”为指引,努力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将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乡村生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德州在工作落实上出成效。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才能更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全市12个重点攻坚乡镇及部分有条件的成熟的乡镇,策划方案调查等准备工作已经启动,以禹城市辛店镇为试点,市自然资源局全程深入参与,聘请先进省份有经验的高水平技术队伍,深入开展调查分析,参与统筹设计,谋划项目,挖掘亮点,平衡资金,编制科学、系统、可行性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摸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地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道路,指导各县市区顺利推进工作。4月1日,德州市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牵手”成功,双方共同签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成为“乡村振兴共同体”,省农发行将德州作为战略合作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服务区域,作为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的先行示范区,在资源配置、综合服务、金融政策上予以倾斜,携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德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加快走向纵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鲁北平原上,一幅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