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奋力推动全县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紧盯聚贤用贤颂贤,打好乡贤统战“同心牌”。把新乡贤工作纳入全县统一战线工作体系,聚贤力、用贤智、颂贤德,画大同心圆,反哺家乡美。一是搭建平台“聚贤”。动态更新新乡贤数据库,设立宁县新乡贤统战工作联络服务处,成立庆阳市新乡贤联谊会宁县分会和18个乡镇联络服务站,常态长效开展联系对接服务工作;在中村成立宁县首个乡镇新乡贤联谊会;在新乡贤较为集中的村设立“乡贤理事会”“乡贤说事室”。不断巩固发展异地商会、行业商会和乡镇商协会,新建西安市宁县商会、宁县建筑装饰业商会、宁县和盛商会;先后举办“迎老乡、回故乡、话发展”座谈会、科技界企业界代表人士新春茶话会、在外务工人士代表座谈会,走访慰问新乡贤家属42人次,接待回乡新乡贤327人次,激发新乡贤回归故里、振兴家乡的热情。二是赋能发展“用贤”。以新乡贤驱动“回归经济”,引领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乡,鑫露伞业等一批返乡创业项目建成投产,智慧康养、仁仁药业、佰牧合盛乳业等项目加快实施,欢悦宁州文化创意街区等项目落地投建,首架无人机下线首飞激活低空经济,全县民营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新增市场经济主体1949户、规上工业企业6户、限上商贸企业5户。开展“贤从小事做起”活动,组织新乡贤加入乡村红白理事会等基层治理组织,形成“贤治,促善治”的格局,共建和美乡村。三是典型引领“颂贤”。率先成立全市首个乡贤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宁县名贤》,讲好新乡贤故事,选树丁彦辉、王乐、张培合等一批新乡贤典范。先后投资320万元建成春荣、中村、早胜乡贤馆3个,结合乡贤墙、乡贤榜弘扬乡贤事迹,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带动效应。
二、紧盯有形有感有效,共谱民族团结“新乐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践“依托”“挖掘”“嫁接”“整合”工作法,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巩固升级。一是创新载体强化宣传。更新改造宣传长廊6处、广场8处、景区2处、小游园12处、小景观105处、教育基地2处,强化阵地宣传。依托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等平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17场次,参训中小学生等1200人(次)。在“宁县统战”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精选发表县乡党委书记理论文章7篇。在各领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32场次。二是文化赋能擦亮品牌。深入推进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石榴花开”系列活动,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质效。先后举办了“石榴花开·翰墨宁州”书画展、“石榴花开·舞动宁州”广场舞展演、“石榴花开·唱响宁州”文化下乡惠民巡演、“石榴花开·最美宁州”文创作品征集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倾心服务共建共享。加强清真食品监管,强化服务保障,上门办理《清真食品标志牌》29家。组织县知联会、新联会、“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开展宣讲、义诊、帮扶、敬老等活动61场次,走访慰问困难家庭22户;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扶持左家川民族村发展养牛产业,推动各族干部群众抱成“石榴籽”。
三、紧盯聚心聚智聚力,走好服务发展“一盘棋”。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汇聚智慧和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一是政治引领“聚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持续开展宗教界“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民营经济人士“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理想信念教育,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巩固拓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学习教育成果,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成立全市首家县级侨联组织,提升“侨胞之家”,凝侨心聚侨力。二是资政建言“聚智”。纵深推进“千名干部帮千企”“百企调研纾困”活动,先后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民营企业座谈会等6场次,解决民营企业困难23个,县工商联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圆满完成县新联会、知联会换届选举工作。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引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民主监督,深化知情明政和互动交流。三是同频共振“聚力”。县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县民营经济招商专班积极开展“以商招商”,2024年共签约项目89个71.71亿元,到位资金28.86亿元。持续实施“捡回珍珠计划”项目,累计招收“珍珠生”1303名,资助885万元。争取东西部协作社会帮扶物资56万元。引导新乡贤累计捐款2436万元,助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引导民营企业投身光彩事业和“万企兴万村”宁县行动,累计建成就业工厂74个,带动就业3800余人,增收1.48亿元。组织网络人士开展直播助销、农文旅产品推介等活动,助农增收110余万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统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