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近日,在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的走廊里,一面写着“妙手仁心除病痛,旌旗飘扬谢恩长”的锦旗被郑重交到重庆援疆医生李醇文手中。
患者出院后,家属特意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重医附二院供图
锦旗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一位体重150公斤的维吾尔族青年阿先生(化名),因严重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危在旦夕,却因一群医生的坚持与智慧,重获新生。
据悉,25岁的阿先生被送入急诊室时,已陷入昏迷。身高175厘米的他体重高达150公斤,检查结果显示,即使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支持下,阿先生的血氧指数也仅为70mmHg(正常值300-500mmHg),心脏功能同样严重衰竭。医生们清楚,这样的患者通常需要依赖昂贵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维持生命,但阿先生家境困难,根本无力承担。
“不用ECMO,我们能不能创造奇迹?”重庆援疆专家李醇文站在病床前,问自己也是问同事。李醇文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医生,面对传统救治方案的局限,和同事商量后,决定另辟蹊径。
李醇文带领团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将呼吸机的送气量精确控制在“最小但有效”的范围内,并逐步增加呼气末的压力值。这一策略如同为患者“量身定制呼吸节奏”,既避免了气压伤,又让氧气一点点渗入肺泡,使患者氧合指数在24小时内逐渐得到改善。
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后走出EICU时开心的为自己点赞。 重医附二院供图
“每一毫升的气量、每一厘米水柱的压力,都关乎生死。”救治的难度远超想象,但历时10天严密监测与调整,阿先生最终成功脱离呼吸机。
“没有团队,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什么。”李醇文告诉记者,在这场生命救援中,是因为有两地医护们团结协作、共同攻坚,才换来阿先生的生命奇迹。
据悉,作为渝哈卫生健康交流合作首批援疆医疗队成员,李醇文医生不仅投身一线救治,更致力于“造血式”帮扶。在哈密期间,他协助该院建立了首个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将呼吸力学监测、精准机械通气、经皮气管切开术等技术手把手教给当地医护。半年来,这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已成功救治数十例危重患者。